为深化专业认知、筑牢理想信念
11月1日,土木工程学院
青年教师牟犇、肖雄
辅导员潘文彬、杨雨仑
及20余名本科生
赴武汉开展见学活动
本次实践学习聚焦两大核心环节:
一、智能建造博览会探技术
二、辛亥革命博物馆学精神
让师生在亲身感受中
将专业学习扎根产业土壤
以青年理想映照历史荣光
本次博览会以 “发展产业互联网,共建‘好房子’” 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建筑行业从设计到运维的全链条前沿成果。展厅内,无人机勘查精准巡航、自动照准全站仪高效测绘、钢结构焊接机器人灵活作业、盾构机模拟掘进演示…… 一个个 “黑科技” 设备让师生们眼前一亮。师生共同走进展会现场,近距离体验尖端科技,沉浸式感受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活力。
大家一边近距离观察尖端设备的运作,一边与企业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产品研发背后的技术攻关故事,直观感受到智能建造如何从概念走向实践,重塑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图景。
这次展览探寻不仅让师生们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深刻理解了 “产品、建造、体验” 三大转型路径以及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的理念。
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大家认真听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仔细看馆内的文物、文献和影像资料。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拉到眼前,革命先烈敢为人先、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个人。
在随后的自由参观环节,同学们神情肃穆、秩序井然,自主探索各个主题展区。站在历史的发生地,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仰的力量与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淬炼。回首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同学们决心接过前辈的精神火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从智能展会的科技光影、辛亥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记忆中走来,师生们踏入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企业同仁开启一场心与心的对话,让专业知识不再是纸上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建造力量。师生们眼中满是热忱,围绕 “数字化转型下的土木人才素养” 等话题积极发问,思想的浪潮在交流中激荡。
土木国际2301班的洪汐源同学表示:“这些先进设备把我们学的工程勘测、混凝土结构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实践,突然就懂了专业的价值 —— 我们不是在死记硬背公式,而是在掌握未来建造的核心能力。”
土木工程2302班的王广霖同学表示:“在博览会上看到智能监测设备实时守护建筑安全、装配式构件生产线高效运转,突然清晰了行业的就业方向 —— 不只是传统施工岗,城市更新里的检测维护、绿色建筑中的材料研发、智慧工地的技术管理,到处都是机会,尤其是“懂技术懂数字化”的复合人才。再到纪念馆看先辈们开拓新局的勇气,更觉得把专业学扎实,不管是扎根本基建还是拥抱新赛道,都能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土木人的前途从来都很开阔。”
土木工程2413班的李欣睿同学表示:“逛博览会时,看着智能设备把设计图纸变成落地方案,运维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状态,突然觉得以前对土木的认知太窄了。原来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搭框架,还能让建筑更聪明、更长久。再想到纪念馆里先辈们开拓新局的劲儿,更盼着学好技术,以后也能参与到这样有价值的建设里!”
工程管理2402班的余盈莹同学表示:“在博览会上听企业讲怎么用产业互联网打通设计到运维的环节,才发现每个‘好房子’的落地,都需要精细的管理来衔接。行业里不是没空间,反倒是处处都能找到能发力的机会!就像纪念馆里先辈们一步步推进事业那样,我们学好管理,以后也能在建造链条里把事情做扎实,看着项目从想法变成现实。”
当日暮降临,大家细数收获时,话语里满是坚定:“这一天,我们既见行业前沿的璀璨,也悟红色初心的厚重,更懂身为土木人,要以技术为翼、以担当为魂,方能为‘中国建造’的荣光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