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5日14时58分
创业楼正式爆破拆除
陪伴中南师生60余载的创业楼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耳畔依稀
还有老师们铿锵有力的话语
学子们读书讨论的声音
脑海中
还闪烁着师生在楼道
教室门前穿梭的身影
……
这一刻,它们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今天,我们向她致谢
深情地和她道别
轻轻地说一声
“再见了,我们亲爱的老朋友!”




“
铁道师生共建的第一栋教学楼
创业楼,一个被刻上时代烙印的名字,一幢被赋予历史意义的建筑。她曾经不叫这个名字,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老教学楼”。这是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情结,时光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1959年11月,在李文舫院长的带领下,长沙铁道学院的建设正式动工。彼时的建设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三缺问题”——缺人力,缺材料,缺资金。如何在短短一年内建成首栋教学楼供师生使用,成为全校领导师生所面临的难题。

师生做砖烧窑、搬运建材、挖方推土等建校场景
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形,铁道师生没有退缩。他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在学校的领导下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没有红砖,华祖焜等师生们就自己动手做坯建窑烧制;没有汽车运输材料,就用板车运、人工扛;大楼基础土方长时间挖不出来,就动员师生1000人,苦战一天完成任务。当时的基建,几乎一砖一木都经过师生们的双手。师生挑土烧砖,怀着极大的劳动热情参加教学楼的建设,不仅加快了大楼的工程进度,也十足保证了建设质量。
“这些本都是由机械所做的最苦的活由学生们干了,但面对艰难的环境,大家从未怨天尤人,而是齐心协力创造了奇迹。”当时的筹建人之一詹振炎多年后回忆,也对当时的学生赞不绝口。
1960年9月,四层高的教学楼完成了她的框架建设,但教学房困难依旧很大。学校号召师生学习抗大精神,采用边修边用的方法攻克难题。修建第三层时,则使用一、二层;修建东边时,就使用西边。楼上施工水泥淋下来,师生们就打着伞坚持上课;没有课桌、黑板,就用凳子和门板代替;窗户还未安装玻璃,就用油毛毡和草帘子应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全校师生迎难而上,用汗水凝结成铁道第一所教学楼,并见证着风霜雨雪中茁壮成长的铁道菁华。
1960年便来到长沙铁道学院任教的曾庆元院士,生前曾对他的学生们经常说起楼里这些教与学的故事。未粉饰稍显苍白的墙面,一块挂在墙上的小黑板,站在小黑板前充满热忱的老师,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让这个未完成的建筑活了起来。
2003年,承载着愈发厚重的历史感,“老教学楼”易名了。
为庆祝铁道学院成立50周年,历届校友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站在老教学楼下,阔别已久的师生谈笑风生,畅叙往事。回忆起几十年前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他们感慨万千,于是决定将这幢被赋予历史使命的建筑命名为“创业楼”。
“
那些年 我们在创业楼
那些旧时光里
老师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
书写着知识的篇章
课间,同学们围坐在一起
讨论着课上的难题、项目的进展
办公室里
思维的火花在空间里碰撞
……
这里,有我们的青葱岁月
建筑2201班 任娅铭
在二零二三年的盛夏,我与创南的篇章悄然开启……
踏入铁道校园,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漫步在求知路的林荫下,一座朴实无华的建筑映入眼帘,它方正而庄严,入口位于低洼之地,门楣上有着“创业楼”三个金色大字,那是我们学院的圣地。后来,我得知这座建筑不仅是铁道学院最古老的存在,更是由前辈们亲手一砖一瓦筑成,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有着我的回忆:在那悠长而充满故事的楼道里,我曾无数次停下脚步,目光被一块块精心布置的展板所吸引,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河流之中,每一幅图表、每一段文字都在我心间轻轻流淌,滋养着我求知若渴的灵魂。
走进专教,我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创造的主角。我亲手布置桌椅,为即将到来的节日精心书写对联。而第一次尝试打膨胀螺丝,那份小心翼翼与成就感并存的瞬间,至今仍是我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那是为了将创意与梦想镶嵌在专教的每一面墙上,让它们熠熠生辉。
图书室,那个静谧而广阔的天地,是我探索建筑奥秘的秘境。我像勇敢的探险家,穿梭于书页之间,每一次翻页,都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次勇敢触碰,建筑的线条、空间与光影,在我心中渐渐汇聚成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而当我踏上顶楼,那一刻,所有的喧嚣与纷扰仿佛都被抛诸脑后,只留下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我眺望远方,城市的轮廓在夕阳下渐渐模糊,而我的内心却愈发清晰,那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渴望。
最难忘的是,为中庭设计倾注的那份心血,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我的心意与情感。我不仅是设计师,也是摄影师,用镜头捕捉下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记录下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那些照片,如同时间的印记,见证了我们创南岁月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然而,2024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我在实习之地听闻创业楼被洪水侵袭的消息,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情感。尽管与她的缘分仅一年,但这里也承载着我无数珍贵的回忆。开学时,得知创业楼被认定为危楼,即将被拆除,我心中充满了不舍。
我们赋予建筑生命,而建筑,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灵魂。
城规2301班 刘澎
与你初见的印象,是静谧,是安详,是摆满建规读物的书房,是柔和的灯光,洒在挂满历届优秀学长学姐作业的白墙,是无形却强劲的力量,是无声却响彻心间的回响。
再次与你相见,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分工合作,制作我们来到中南大学之后第一个小型建筑。两人拉着卷尺量尺寸,做标记,随后一人扯着锯子裁木料,另外两人跟按年猪一样死死按着挣扎的木料,又是因为过于“默契”,劲往一处使,木料呲溜一下直接“越狱”,如果不出意外,下一个同学就会用砂光机给裁好但是略微“炸毛”的木料打磨抛光,再刷上清漆防尘。
锯木声、打磨声合着我们的打趣欢笑声在这个不大的房间里回荡,一条热闹的流水线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材料备齐之后我们便竖起一条条木方,架起一道道横梁,用角马与合页作其关节,以螺丝与钉子铸其骨骼。
多少个清晨,我和同学,踏着冬日的白霜从新校区匆匆赶来,你从窗口撒下和煦的阳光,掸去我们身上的倦怠与困意,多少个午后,我们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在自习室里小憩,你为我们隔绝屋外的纷扰,给我们一个恬静美好的梦。最终,我们终于完工,并将这个作品留在了这里与你作伴,做为我们与你美好回忆的见证。
我感念你的坚持守候,我纪念你的转身离场,我也庆幸与你有过的美好回忆。
土木工程学院 潘文彬老师
我是中南大学的一名辅导员,同时也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学子。
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我在铁道校区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那些日子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我的记忆之中。如今,虽然我已经毕业,但命运似乎对我格外垂青,让我有机会以辅导员的身份重返这片热土,继续为我的母校和学弟学妹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业楼,这座在中南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建筑,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象征。在我本科时期,创业楼是我们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的摇篮。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便会聚集在这里,为了一个设计方案、一个创新项目而绞尽脑汁、奋战到深夜。创业楼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热烈讨论、激烈争辩甚至是小小争执的印记。这些声音,如同青春的交响乐,汇聚成了我们那段时光最动人的旋律。
这座承载了我太多回忆和情感的建筑,即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我深知,虽然创业楼的实体将不复存在,但它所代表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永远燃烧在我们中南人的心中。
每次漫步在铁道校区的校园里,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望向创业楼的方向。那座曾经见证了我们青春和梦想的建筑,如今即将成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我仿佛还能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在创业楼的每一个角落里忙碌着、奋斗着。
这些回忆,如同珍贵的宝藏,永远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
2024届毕业生 建筑1902班 梁庆峰
在长沙,盛夏光景总是张扬得过分,就连创南楼北向的模型室里都是浓郁的夏意。
近门挨着墙的位置是我最爱的,因为这里抬头就能够看到模型室的窗,窗外是赵明桥老师种的垂直绿墙,郁郁葱葱,坐在这里可以直接和夏天对话。尤其是清晨尚有一丝凉风,透过窗缝发出阵阵轻响。晨起的太阳肆意,照亮每一处树杈,鸟雀欢鸣,奏响一曲旭日东升的豪情壮曲,叫树树都起舞。我常常在建模画图的闲暇透过窗子,仰望来来散散的云朵,想象着下一个年岁的自己,或者渴望着寡淡的日子能有些精彩的波澜。
到后来大五,模型室重新装修,空间变得更加开阔明亮,来自习的同学更多。鲜活得不像话的青年人、少年人们齐齐坐着,有的端坐在电脑前建模,有的在激光切割机前调着参数,有的靠在椅子上埋首于建筑史,还有的和邻座同学讨论着方案,这场面不令人觉得吵闹,反而感到一种极致的心安。偶然一阵风吹过,天色越发暗了下来,雨滴滴答答地落下,长沙的雨总是这么不期而至,不少人抬头向窗外张望,这一瞬间,仿佛大家成了一个整体,共同等待着一场热烈的夏雨。而我的心却颤了颤,没来由地为这夏日心悸起来。
创南三楼西侧尽头有个鲜少人去的角落,放着一张老桌,几张椅子,一条沙发,墙上是西侧的开窗,窗外有一些创业楼独特的格栅,近黄昏时,这扇西向的小窗迎来自然光,整个空间被金黄色笼罩,格栅的光影斜射在墙上,形成不同的明暗图案,颇为有趣。偶尔模型室坐满,我便会和搭档许子一起来到此处,说说笑笑间不知完成了多少份作业。
在大三时我与朋友沉迷于参加学科竞赛,大大小小,来者不拒,宋盈老师便也会时常来到这个空间做客,悉心指导我俩的“大作”,时常眉头皱起,嗔怪我们的不切实际,时常微笑,握笔丰富我们的奇思幻想。太阳慢慢西斜,那穿窗的一缕光越来越长,直照满宋老师的全身,宋老师还在握笔画着,光影随着手的晃动而晃动,就像掌管半个夏日。最后黄昏忽至,宋老师手里的光陡然有了颜色,像极了天边火烧的云彩。
多想让这创南楼里的夏日长存,可我知道,夏天总会过去,我们总会离开,铁路园里的创南楼也终将成为追忆。
但是回忆在,故事就没有结局,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南建筑人的每一个夏天,都带着创南楼里盛夏的蓬勃气息蓬勃生长。
2022.3.20笔者摄于创业南楼模型室
建筑与艺术学院 洪洋老师
创业楼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职业生涯的起点,那里不仅是我梦想启航的港湾,更是情感与回忆交织的圣地。它仿佛一位历经沧桑、智慧深沉的老者,安然伫立于校园腹地,周身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每一砖一瓦,每一道裂痕,都默默诉说着师生并肩作战、不懈追求的动人篇章。
步入楼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古朴的氛围扑面而来,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汗水与梦想的印记,那是我们共同奋斗过的证明。而楼外,绿树葱茏,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温馨的面纱,成为了无数追梦学子心灵的避风港,一个可以安心休憩、重新积聚力量的地方。
如今,这位沉默的见证者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我知道,尽管创业楼的实体将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它所承载的青春记忆、那些激励人心的奋斗故事,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中南人共有的精神财富。
这座楼,虽终将化为历史的尘埃,但它所激发的激情与梦想,却如同薪火相传,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每一位中南学子继续勇往直前,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光彩,让创业楼的精神永存,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

“
创业楼的 “新生”
六十余载寒来暑往 留下岁月蹉跎痕迹
长沙夏日连绵的雨水 也加速了她的老化
在去年,创业楼经过结构检测
鉴定为“D级危楼”
禁止再使用
创业楼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化作记忆中的影像
但那楼里的灯光
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欢笑
将被永远铭记



同时,小南也了解到
学校将在创业楼原址上
建设铁道学科发展大楼
已纳入学校“十四五”基建规划和校园规划
并且,在创业楼拆除前
基建处已对创业楼进行了三维影像扫描
实现数字模型的构建与保存
创业楼中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核
将在新的铁道学科发展大楼中得以延续
相信在未来
中南大学的校园里会崛起更多
象征着奋斗与梦想的“创业楼”
见证一代又一代
中南人的干事与创业
成长与奋进
再见,创业楼
谢谢你,创业楼

参考资料:
《创业筑迹,生生不息——走进铁道创业楼 | 中南故事.NO26》 作者:王靖翔 姜贤帅
《创业楼:巍然矗立的历史丰碑》 作者:吉啸 陈珊珊 燕熠新 陈梦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jV_Tj_njeNszCn8TZMGhQ)